
李杨欣,198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,1996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1996年-2013年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、美国堪萨斯大学、美国杜兰大学、美国德州心血管中心从事博士后、讲师、副教授、研究员的工作,2013年12月加入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博士后合作导师。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93篇,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70篇。回国后,有文章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(影响因子40.8,于2021发表2篇,2023年发表1篇、 2024年发表1篇)、PNAS (2024年,影响因子11.2 )、Theranostics (影响因子12.4,于2020年,2022年,2024年各发表1篇)、 Med Comm (影响因子10.7, 2023年2篇)、 Cell Reports (Cell子刊,影响因子9.9,于2022年发表1篇)、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(影响因子49.4,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各发表1篇)等杂志。回国前,曾发表文章于Lancet、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杂志。回国后,参与编撰专著5部,获授权专利5项。近年主持国自然国际合作项目、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、国自然面上项目,江苏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,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创新团队项目、江苏省“双创团队”临床转化项目和苏州市民生项目等。是中国科技部干细胞重点专项/政府间重点专项评审专家/科技创新领军人才/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评审专家、中国卫健委重点专项评审专家、中国教育部青年长江和长江特聘教授评审专家、中国基金委评审专家、北京科技奖、上海科技奖评审专家。近几年获得江苏省“双创人才”、江苏省“双创团队”领军、江苏省“特聘医学专家”、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创新团队领军、苏州市高层次“紧缺人才”称号,当选“科学中国人”、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会第一届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(排名第二)、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(排名第三)、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等荣誉称号(排名第三)。
研究方向:
干细胞、外泌体、非编码RNA(ncRNA)、炎症小体、无膜细胞器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及机制
